新闻中心

中国科大联合研制的南极亮星巡天望远镜在南极中山站完成安装调试开始观测 [2016-04-05]

  2016年4月1日,由中国科大物理学院近代物理系“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天文学系与中国南极天文中心、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联合研制的南极亮星巡天望远镜在南极中山站顺利完成安装和试运行。南极亮星巡天望远镜是我国中山站首台光学天文望远镜,计划进行1--2年测试观测,逐步在该站建设南极天文运行保障和测试基地,而后望远镜将部署在我国昆仑站运行。

安装现场和观测星图

  南极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使它成为天文观测的绝佳场所。昆仑站位于南极冰盖最高点,理论预测和实践测量都表明该地很可能是地球上观测条件最好的天文台址之一。瞄准南极天文学的发展机遇,依托我国南极科考平台的有力条件,2011年物理学院天文学系牵头成立了“面向南极天文台的关键设备与技术研究”校内研究团队,并得到学校创新团队培育基金的支持,2014年CCD相机系统获得学校重要方向培育基金的支持

  南极亮星巡天望远镜主镜口径30cm,视场4.8度,配备4kx4k像素的大焦面相机。中国科大物理学院近代物理系“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CCD相机系统和远程控制系统”,中国南极天文中心(南京天光所)负责研制望远镜主体,中国科大物理学院天文学系负责“系统集成”。

  南极亮星巡天望远镜的主要科学目标为搜索太阳系外行星。计划利用南极独特的极夜连续观测窗口对南天中高纬度天区的亮星进行连续测光监测,探测一批中短周期轨道上的太阳系外行星。南极自然条件严酷,要求望远镜具备很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并具备无人值守的运行能力。

  由物理学院天文技术团队王坚副教授和姜鹏博士带领的团队从2013年12月开始研制工作,针对南极极低气温、低气压(昆仑站极夜情况下平均温度-60度,最低温度-86度,海拔4087米,气压为0.5个大气压),电力紧张等严峻挑战,进行极端条件下电子学系统、望远镜远程自主控制和观测系统的研究,顺利完成所有研究内容并于2015年4月在云南天文台丽江观测站进行望远镜整机安装、调试和国内科学测试观测。2015年11月7号日姜鹏博士作为第32次南极科考队员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前往中山站执行南极亮星巡天望远镜现场观测任务。2016年4月1日,南极亮星巡天望远镜在南极中山站顺利完成安装、调试,并获得初光观测星图。

本项目获得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图书馆VIP创新团队培育基金,重要方向培育基金,国家基金委的资助。

(近代物理系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天文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