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学术报告

4月26日“物理论坛”系列报告《From ISR to LHC: Energy Frontie...

报告题目:From ISR to LHC: Energy Frontier Hadron Collider Experiments Establishing the Standard Model, and Searching Beyond报  告 人:Peter Jenni   (欧洲核子中心 德国弗莱堡大学)报告时间:2019年4月26日(周五)下午4:00报告地点:东区水上报告厅主办单位:物理学院 近代物理系报告摘要:The dis

4月18日“物理沙龙”报告《近邻星系M87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成像观...

报告题目:近邻星系M87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成像观测报  告 人:袁业飞 教授(图书馆VIP)报告时间:2019年4月18日(周四)下午4:30报告地点:东区理化大楼一楼科技展厅主办单位:物理学院 天文学系报告摘要:4月10日晚上天文学家公布了人类首次拍摄到的近邻椭圆星系M87中心黑洞在1.3毫米波段的成像观测结果,结果证明了黑洞的存在。黑洞是广义相对论--关于时空和引力理论的伟大理论预言,如何直接证明黑洞的存在,不仅...

“身边的物理学家”报告《Measuring the Milky Way's Mass in a...

报告题目:Measuring the Milky Way's Mass  in a Cosmological Context报  告 人:景益鹏 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报告时间:2019年3月28日(周四)下午4:00报告地点:东区理化大楼一楼科技展厅主办单位:物理学院 天文学系报告摘要:The mass of the Milky Wa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strophysical quantities. H

“身边的物理学家”报告《三十米望远镜的科学与建设进程》

报告题目:三十米望远镜计划的科学和建设进报 告 人:薛随建 研究员(国家天文台)报告时间:2018年12月12日(周三)9:00-10:30报告地点:东区理化大楼一楼科技展厅主办单位:物理学院 天文学系 中国科学院星系宇宙学重点实验室报告摘要:三十米望远镜(Thirty-meter Telescope,TMT)指的是工作在0.31-28微米波段,集光口径为30米的新一代地基巨型光学-红外天文观测设备。三十米望远镜由美国加州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负责研制。采...

校庆60周年系列系列报告《从原子到恒星》

报告题目:《从原子到恒星》报 告 人:李菂 研究员(国家天文台)报告时间:2018年10月23日(周二)19:00报告地点:东区水上报告厅主办单位: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物理学院报告摘要:宇宙重子物质的主要成分是氢气。氢气由原子态演化到分子态,是连接宇宙演化中物理和化学过程的关键步骤。空间原子氢气的超精细结构谱线由射电望远镜首次探测,并由此开启了银河系动力学结构、恒星形成、空间生命学等诸多现代天体物理领域。...

校庆60周年系列报告《科大之精神——一个首届校友的诠释》

报告题目:《科大之精神——一个首届校友的诠释》报 告 人:郑志鹏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报告时间:2018年9月21日(周五)14:00报告地点:东区水上报告厅主办单位:物理学院报告摘要:从自己在大学五年生涯以及工作后的经历以及对母校长期观察,对校友的追踪,体会到科大崇尚科学,献身科学,勇攀科学高峰,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勤奋学习,理实交融,严肃、严格、严密的作风。报告人简介:郑志鹏,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

校庆60周年系列报告《我们的太阳系:是什么引发了它的形成?》

报告题目:《我们的太阳系:是什么引发了它的形成?》报 告 人:钱永忠教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物理与天文系)报告时间:2018年9月18日(周二)19:00报告地点:东区水上报告厅主办单位: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物理学院报告摘要:大约46亿年前,某个事件扰动了一团气体和尘埃,使之发生引力塌缩,进而导致了太阳系的形成。 一个假设是:附近的一颗恒星在其演化终结时爆炸产生的超新星是“罪魁祸首”。 我与合作者研究了关于放射性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