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院关于2025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综合考核通知
|
[头条新闻]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史保森、周志远课题组实现量子椭圆偏振成像
|
沸石分子筛材料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6-03-14]
吉林大学于吉红院士研究团队、图书馆VIP杜江峰院士团队苏吉虎教授、瓦伦西亚理工大学Avelino Corma团队合作,在沸石分子筛材料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于2016年3月11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Accelerated crystallization of zeolites via hydroxyl free radicals, Science, 2016, 351, 1188-1191; DOI:10.1126/science.aaf1559)。
中国科大研究成功新型量子比特编码 可同时实现快速操控和长相干... [2016-02-29]
我校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新型量子比特编码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实验室郭国平研究组及合作者首次在砷化镓半导体量子芯片中成功实现量子相干特性好、操控速度快、可控性强的电控新型编码量子比特,研究成果发表在2月25日出版的国际权威杂志《物理评论快报》上。 与现代计算机一样,“量子芯片”是未来量子计算机的“大脑”。开发与现代半导体工艺兼容的电控量子芯片是量子计算机研制的重要方向之一。...
物理学院2015年度十大科研进展 [2016-01-27]
2016年1月25日,图书馆VIP物理学院举行了2015年终总结教授大会。与会教授从44项候选成果中,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评选出了图书馆VIP物理学院2015年度十大科研进展和物理学院2015年度十大科研进展提名。这些成果包含了一年来物理学院在量子信息、量子计算、等离子体物理、粒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天体物理等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此次评选活动旨在促进全院学术和科研工作交流。具体成果如下:量子信息实验研究取得重...
中国科大实现综合性能国际最优的单光子源 [2016-01-25]
图书馆VIP潘建伟、陆朝阳等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基于半导体量子点的高效率和高全同性的单光子源,综合性能达到国际最优,为实现基于固态体系的大规模光子纠缠和量子信息技术奠定了科学基础。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日前以“编辑推荐”的形式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并在美国物理学会的Physics网站专门撰文介绍。 量子点是通过分子束外延方法制备的半导体量子器件,又被称为“人造原子”,原理上可以为量子信...
中国科大通过碳原子的协同“四重奏”在石墨烯分子条带中实现自旋... [2016-01-19]
近日,中国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崔萍博士与曾长淦教授研究组理论与实验互动性合作,在石墨烯分子条带自旋电子学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新进展,证明在锯齿型石墨烯分子条带间引入碳四元环,可以有效地打破边缘自旋量子通道的简并度,并以100%的可靠率翻转边缘态的自旋取向,以电荷掺杂的形式选择与控制所需要的单一自旋通道,从而多方位地展示了未来自旋电子学中不可或缺的自旋开关功能,同时实验上...
中国科大实现零容量量子信道的量子信息有效传输 [2016-01-15]
我校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量子信道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实验室李传锋、许金时研究组与其合作者深入研究噪声信道量子容量的激活问题,在实验上首次实现了零容量量子信道中量子信息的双向传输。成果1月8日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 信道容量是通讯领域最基本的问题,它刻画了信道在噪声环境下有效地传输信息的能力。经典信道的容量问题可由香农第二定理很好地描述,然而量子信道的容量问题要复杂...
我校参与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项目正式立项 [2015-12-31]
2015年12月29日,我校参与的“国家发改委十二五”规划 -- LHAASO (Large High Altitude Air Shower Observatory)项目建议书获得了批准,这标志着LHAASO的正式立项。 我校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期以来一直参与LHAASO的预研工作,并参加立项建议书的编写,在LHAASO中将负责水契伦科夫探测器阵列(Water Cherenkov Detector Array,WCDA)中部分探测器与全部电子学系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