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院关于2025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综合考核通知
|
[头条新闻]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史保森、周志远课题组实现量子椭圆偏振成像
|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郭国平、李海欧等在半导体量子点系统中实现量... [2024-08-15]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半导体量子点的量子态调控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郭国平教授、李海欧教授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张建军研究员以及本源量子等合作,在锗硅双量子点系统中实现了量子干涉和相干俘获(CPT)。实验上通过电场调控双量子点系统中的空穴自旋态,不仅观察到了在驱动和非驱动条件下的CPT,还揭示了纵向驱动场对CPT的重要调制效应(暗态调控和奇偶效应)。该工作对基于半导体量子点系统的量子模拟和量子计算具有重要的...
我院潘建伟、张强、陈凯等首次实现无漏洞Hardy佯谬检验 [2024-08-07]
我院潘建伟、张强、陈凯等组成的研究团队与南开大学陈景灵等合作,通过发展高效率和高保真度的光学量子纠缠态制备与测量系统,成功实现了关闭探测效率漏洞与局域性漏洞的Hardy非定域性演示。该研究为量子力学非定域性提供了新的证据,并为相关的量子信息应用奠定了基础。8月8日,相关研究成果以“编辑推荐(editor’s suggestion)”的形式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量子力学预言的非定域...
我院曾长淦、范晓东研究组在人工笼目超晶格中实现色散选择型能带... [2024-08-07]
近日,我院物理系中国科学院强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曾长淦教授、范晓东特任副研究员与武汉大学袁声军教授,以及西班牙Imdea Nanociencia研究所Francisco Guinea教授、博士后詹真合作,利用精心设计的人工笼目超晶格势场,实现了石墨烯中不同色散类型能带的选择性调控。相关研究结果于8月6日发表在权威物理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文章入选编辑推荐(Editors’ Suggestion),并被美国物理学会旗下在线新闻网站“物理(physi...
我院曾长淦、秦维、张振宇研究组发现等离激元耦合对二维超导特性... [2024-07-19]
近日,我院曾长淦教授、秦维教授、张振宇教授联合日本东北大学助理教授程广珲博士,在等离激元调控超导特性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通过近场耦合金纳米颗粒的等离激元,实现了对薄层二硒化铌二维超导特性的显著调控(超导温度调控超过40%),并据此设计了等离激元超导开关器件。相关研究成果以“Reversible modulation of superconductivity in thin-film NbSe2via plasmon coupling”为题于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上。探索...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许金时、刘曌地等成功观测双光子空间... [2024-07-18]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测量与传感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许金时、刘曌地等人首次提出并实验实现了量子夏克–哈特曼(Shack–Hartmann)波前传感器。通过重构双光子横向空间波函数,观测了位置纠缠光子对在自由空间传播时振幅关联和相位关联的动力学演化。该成果7月16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光场相位分布的测量是一个关键问题,特别是在自适应光学中,可用来校正像差的影响。研究团队在经典波前传感...
我院彭新华教授、江敏副教授团队在极弱磁场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 [2024-07-17]
我院彭新华教授、江敏副教授团队在极弱磁场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了混合原子自旋之间的法诺共振干涉效应,提出了全新的磁噪声抑制技术,成功降低磁噪声干扰至少2个数量级。相关研究成果以“New Classes of Magnetic Noise Self-Compensation Effects in Atomic Comagnetometer”为题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 Rev. Lett. 133, 023202 (2024)]。在过去数十年中,超越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奇异自旋相...
中国“天元”量子模拟器率先取得量子计算第二阶段重大进展 [2024-07-10]
我院潘建伟、陈宇翱、姚星灿、邓友金等人成功构建了求解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超冷原子量子模拟器“天元”,以超越经典计算机的模拟能力首次验证了该体系中的反铁磁相变,朝向获得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低温相图、理解量子磁性在高温超导机理中的作用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相关研究成果于7月10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动画:量子模拟实验过程示意由于其科学价值和潜在的巨大经济效益,以高温超导为代表的强关联量子材料...